构建Lua解释器Part9:metatable

前言

        本章,我们将进入到metatable的探索之中。由于这块本身比较简单,而且我也不打算罗列代码细节,因此本章的篇幅不会很大。只是对一些我认为比较关键的部分,进行说明。首先,本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简要介绍metatable是做什么的,然后简要说明一下,它如何被设置,接着介绍metatable的访问域,双目运算操作域、单目运算操作域等。最后会告诉读者,本章的实现逻辑位于dummylua工程的哪些部位。

什么是metatable?

        metatable是什么?它的中文译名是元表。简单的来说,它是一种改变table行为的机制。如果没有这种机制,我们无法对两个table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无法对table进行比较运算。而metatable机制的存在,则为这种提供了可行性。此外,metatable为不同的table,提供了公共域,这个是lua实现面向对象机制的基础。我们为一个table设置metatable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如下所示:

local tbl = setmetatable({}, { __index = function(t, k) print("hello world") end })

上面的例子中,table的metatable,则是setmetatable的第二个参数。而如何获取一个metatable呢?如下例子得以展示:

local mt = getmetable(tbl)

在lua53的中文文档中[1],是这么来解释metatable和tag method的:

Lua 中的每个值都可以有一个 元表。 这个 元表 就是一个普通的 Lua 表, 它用于定义原始值在特定操作下的行为。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值在特定操作下的行为,你可以在它的元表中设置对应域。 例如,当你对非数字值做加操作时, Lua 会检查该值的元表中的 “__ add” 域下的函数。 如果能找到,Lua 则调用这个函数来完成加这个操作。 在元表中事件的键值是一个双下划线(__ )加事件名的字符串; 键关联的那些值被称为 元方法。 在上一个例子中,__add 就是键值, 对应的元方法是执行加操作的函数。

你可以使用 setmetatable 来替换一张表的元表。在 Lua 中,你不可以改变表以外其它类型的值的元表 (除非你使用调试库); 若想改变这些非表类型的值的元表,请使用 C API。

metable的__ index和__ newindex域

        metatable中有两个重要的域,它们分别是以__ index和__ newindex作为key的域。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理解这两个机制。首先我们来看看__ index的情况:

local tbl = setmetatable({}, { __index = function(t, k) print("hello world") end })
print(tbl.hello)

例1
这是一个会使用到metatable的__ index域的例子,在开始正式讨论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例子本身作一些说明。

  • 我们的local变量tbl,实质就是setmetatable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 tbl被设置了一个metatable,它就是setmetatable的第二个参数
  • tbl的metatable存在__ index域
  • print(tbl.hello)这个语句中,hello是tbl不存在的key
  • __ index所指向的是一个函数,它有两个参数t和k,其中,t表示tbl这个表,而k则表示tbl的缺省域hello

当我们的一个table,通过一个key,访问一个value时,虚拟机会做哪些操作呢?我们先来看上面这个例子,它是__ index所指的是function的情况:

  1. 判断tbl中,是否存在被访问的key:hello,并且value不为nil。如果存在,则返回tbl.hello,否则进入下一步
  2. 判断tbl是否设置了metatable,如果没有设置,则tbl.hello这个操作,返回的结果是nil。否则进入下一步
  3. 判断tbl的metatable是否存在__ index域,如果不存在,tbl.hello这个操作,返回的结果是nil。否则进入下一步
  4. 调用__ index所指向的函数,并执行,如果函数有返回值,或者在函数内有对tbl.hello赋值,那么tbl.hello的结果为这个返回值,或者是被赋予的值
  5. 调用结束

在例1中,print(tbl.hello)的结果为nil,并且输出了“hello world”,其结果如下所示:

hello world
nil

例1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例2:

local mt = setmetatable({}, { __index = function(t, k) print("1111") end })
mt.__index = function(t, k) print("2222") end
local tbl = setmetatable({}, mt)
print(tbl.hello)

例2
上面这个例子,输出的结果为:

2222
nil

因为tbl的metatable是mt,且mt的__ index域是个函数,且hello在tbl中并不存在,所以直接调用了mt.__ index函数。在访问一个table的缺省域的时候,如果该table有metatable,并且__ index域是个函数,那么直接调用它。这里不管tbl的metatable的metatable是否存在,存在的话__ index域是什么,它都只调用tbl的metatable的__ index函数。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讨论了metatable的__ index域是函数的情况,现在我们来看看metatable的__ index域是table的情况。

local mt0 = { hello = "hello world" }
local mt1 = setmetatable({}, {__index = mt0})
mt1.key2 = "key2"
local tbl = setmetatable({}, {__index = mt1})
print(tbl.hello)
print(tbl.key)
print(tbl.key2)

例3
例3的输出结果为:

hello world
nil
key2

hello是tbl的缺省域,因为tbl中找不到hello,所以要到tbl的metatable中查找__ index域,这里的__ index域指向一个table mt1,因此会到mt1中查找mt1.hello,又因为mt1中不存在key为hello的域,因此要到mt1的metatable中查找,而mt1的metatable的__ index域指向了mt0,因此将mt0.hello返回。同样的,tbl.key的访问逻辑,也执行类似的操作,只是因为mt0没有设置metatable,所以最终tbl.key的值为nil。而对于tbl.key2,操作逻辑也是类似的,只是因为mt1中存在key2这个域,因此直接返回该值,而不继续到metatable中查找。

        在完成了__ index域的论述以后,我们接下来看看__ newindex域。我们还是要通过几个例子,对它进行说明,首先来看看例4:

local tbl = setmetatable({}, { __newindex = function(t, k, v) print(t, k, v) end })
tbl.key = "key"
print(tbl.key)

例4
例4中,key原本不存在于tbl中,由于tbl设置了一个metatable,并且__ newindex域有设置一个函数,因此例4中的赋值操作,会触发元方法__ newindex,但是赋值操作并不会生效(也就是调用了__ newindex函数以后,tbl.key仍然是nil值)。而我们的__ newindex函数有3个参数,分别是t、k和v,他们分别代表tbl,key和“key”。如果我们的tbl原本就有tbl.key这个域的时候,对tbl.key重新赋值,并不会触发元方法。例4的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table: 0x12b88c0	key	key
nil

当需要触发__ newindex的元方法的时候,不论metatable是否还有metatable,只要其有__ newindex,并且是个函数,那么就会执行它,并终止流程。接下来来看一下__ newindex是table的情况,我们来看看例5:

local mt0 = {}
local mt1 = setmetatable({}, { __newindex = mt0 })
local mt2 = setmetatable({ key1 = "111"}, { __newindex = mt1 })
local tbl = setmetatable({}, { __newindex = mt2 })
tbl.key = "key"
tbl.key1 = "222"
print(tbl.key)
print(mt0.key)
print(mt2.key1)

例5
上面例子输出的结果为:

nil
key
222

这个例子说明了几个内容:

  • 为表tbl从来不存在的key域赋值,tbl.key = “key”这个操作会触发元方法
  • tbl会到其元表中的__ newindex域mt2,查找是否存在key,因为没找到,因此需要去mt1中查找
  • mt1中也没找到key,所以要去mt1的元表的__ newindex域中去查找,也就是mt0中。
  • mt0中也没找到key,但是mt0已经没有metatable,所以直接将”key”的值,赋值到mt0.key中,但是tbl.key并没有被赋值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一个table有设置metatable,并且__ newindex方法有被设置,因此当给这个table添加新域的时候,会触发元方法__ newindex,如果__ newindex是个表,则会尝试从中去查找新设置操作的key值,如果找到则直接设置新值,如果找不到则需要继续触发metatable的元方法__ newindex。如果没找到元表,则直接将结果设置到该table中。读者可以观察一下tbl.key1 = “222”以及例子打印结果的情况。

双目运算事件

        上面一节中,我对__ index和__ newindex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大概介绍清楚了这两个元访问事件的运作机制,现在要对双目运算事件进行简要的说明。lua层的setmetatable,只支持对table赋值metatable的操作,而如果要对其他类型进行metatable的设置操作,需要借助C的API。我们的双目运算,如四则运算,如字符串拼接运算,是有默认的支持类型的,比如四则运算,只支持数值类型的数据运算,而字符串拼接,默认类型则是字符串类型。我们的metatable机制,可以用来实现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限于篇幅,本章不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使用元表来实现面向对象的机制时,table不可避免地要作为对象存在。那么对象之间如果有双目运算,那怎么处理呢?以加法为例,+操作符,默认只支持数值类型的运算,table是不支持的,除非你为__ add域设置了元方法,如例6所示:

local tbl1 = setmetatable({ value = 1 }, {__add = function(lhs, rhs) return lhs.value + rhs.value })
local tbl2 = { value = 2 }
local ret = tbl1 + tbl2
print(ret)

例6
其输出结果为:

3

因为tbl1设置了__ add域的元方法,因此虚拟机在进行加法运算的时候,当操作数不都是数值类型时,就触发tbl1的__ add域元方法。现在假设另一种情况,如果tbl1没有设置__ add域的元方法,而是把这个元方法在tbl2设置了,那么结果仍然是一致的。因为虚拟机首先会找左操作数是否有对应的元方法,如果没有则会去右操作数去查找,如果都没有则抛错。其他情况留给读者去推导。lua除了双目元方法,还有单目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引用lua53中文文档的一些内容,供读者查阅:

__ add: + 操作。 如果任何不是数字的值(包括不能转换为数字的字符串)做加法, Lua 就会尝试调用元方法。 首先、Lua 检查第一个操作数(即使它是合法的), 如果这个操作数没有为 “__add” 事件定义元方法, Lua 就会接着检查第二个操作数。 一旦 Lua 找到了元方法, 它将把两个操作数作为参数传入元方法, 元方法的结果(调整为单个值)作为这个操作的结果。 如果找不到元方法,将抛出一个错误。
__sub: - 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__mul: * 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__div: / 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__mod: % 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__pow: ^ (次方)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__unm: - (取负)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__idiv: // (向下取整除法)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__band: & (按位与)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不同的是 Lua 会在任何一个操作数无法转换为整数时 (参见 §3.4.3)尝试取元方法。
__bor: | (按位或)操作。 行为和 “band” 操作类似。
__bxor: ~ (按位异或)操作。 行为和 “band” 操作类似。
__bnot: ~ (按位非)操作。 行为和 “band” 操作类似。
__shl: << (左移)操作。 行为和 “band” 操作类似。
__shr: >> (右移)操作。 行为和 “band” 操作类似。
__concat: .. (连接)操作。 行为和 “add” 操作类似, 不同的是 Lua 在任何操作数即不是一个字符串 也不是数字(数字总能转换为对应的字符串)的情况下尝试元方法。
__len: # (取长度)操作。 如果对象不是字符串,Lua 会尝试它的元方法。 如果有元方法,则调用它并将对象以参数形式传入, 而返回值(被调整为单个)则作为结果。 如果对象是一张表且没有元方法, Lua 使用表的取长度操作(参见 §3.4.7)。 其它情况,均抛出错误。
__eq: == (等于)操作。 和 “add” 操作行为类似, 不同的是 Lua 仅在两个值都是表或都是完全用户数据 且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时才尝试元方法。 调用的结果总会被转换为布尔量。
__lt: < (小于)操作。 和 “add” 操作行为类似, 不同的是 Lua 仅在两个值不全为整数也不全为字符串时才尝试元方法。 调用的结果总会被转换为布尔量。
__ le: <= (小于等于)操作。 和其它操作不同, 小于等于操作可能用到两个不同的事件。 首先,像 “lt” 操作的行为那样,Lua 在两个操作数中查找 “le” 元方法。 如果一个元方法都找不到,就会再次查找 “lt” 事件, 它会假设 a <= b 等价于 not (b < a)。 而其它比较操作符类似,其结果会被转换为布尔量。
__index: 索引 table[key]。 当 table 不是表或是表 table 中不存在 key 这个键时,这个事件被触发。 此时,会读出 table 相应的元方法。
尽管名字取成这样, 这个事件的元方法其实可以是一个函数也可以是一张表。 如果它是一个函数,则以 table 和 key 作为参数调用它。 如果它是一张表,最终的结果就是以 key 取索引这张表的结果。 (这个索引过程是走常规的流程,而不是直接索引, 所以这次索引有可能引发另一次元方法。)
__newindex: 索引赋值 table[key] = value 。 和索引事件类似,它发生在 table 不是表或是表 table 中不存在 key 这个键的时候。 此时,会读出 table 相应的元方法。 同索引过程那样, 这个事件的元方法即可以是函数,也可以是一张表。 如果是一个函数, 则以 table、 key、以及 value 为参数传入。 如果是一张表, Lua 对这张表做索引赋值操作。 (这个索引过程是走常规的流程,而不是直接索引赋值, 所以这次索引赋值有可能引发另一次元方法。)
一旦有了 “newindex” 元方法, Lua 就不再做最初的赋值操作。 (如果有必要,在元方法内部可以调用 rawset 来做赋值。)
__call: 函数调用操作 func(args)。 当 Lua 尝试调用一个非函数的值的时候会触发这个事件 (即 func 不是一个函数)。 查找 func 的元方法, 如果找得到,就调用这个元方法, func 作为第一个参数传入,原来调用的参数(args)后依次排在后面。

dummylua的metatable实现

        dummylua新增了luatm.h|c文件,主要用于元表模块的初始化,元表设置和获取的操作,同时在global_State中添加了对应的数据结构(存放基础类型的元表的结构、元方法键值字符串存放结构等),在luavm.h|c中添加了luaV_finishset和luaV_finishset的逻辑,主要是用来执行元方法访问的一些逻辑操作,读者可以直接到阅读这些逻辑。

结束语

        本章的篇幅很小,没有对元表实现太多的着墨,重点讲了元表访问操作的一些逻辑,metatable这块,我没有花费很大的篇幅着墨,很大原因是因为它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并且大家也比较熟悉,所以这里采取了速战速决的策略。本章作为lua语言特性讲解的第一章,后面将陆续介绍,userdata、upvalue、weektable、coroutine和require机制等。

Reference

[1] 元表及元方法